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生成:程序运行过程中会动态生成对象,当这些对象没有被程序引用时就成为垃圾。
  2. 垃圾标记:垃圾回收器首先会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垃圾对象。
  3. 停止用户线程:在垃圾回收的时候,需要停止所有的用户线程,以防用户线程继续操作垃圾对象。
  4. 垃圾清理:将所有标记的垃圾对象的内存空间进行清理,释放内存。
  5. 重映射:更新所有非垃圾对象的引用,在清理内存后,对象的内存地址会改变,需要更新所有引用了这些对象的引用指针。
  6. 重启用户线程:垃圾回收完成后,需要重启用户线程。
  7. 内存压缩:为了避免内存碎片,垃圾回收后会将内存压缩,使其连续可用。

这是一个典型的GC工作流程,不同的垃圾回收器的具体实现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步骤是相同的。理解了这个工作流程,我们就明白垃圾回收器工作的时候,程序会产生停顿,因为需要停止用户线程。

所以,作为开发工程师,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对象的生成,特别是短期对象的生成,这可以减轻垃圾回收器的工作量,减少停顿时间,提高程序的吞吐量与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