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的内存回收策略是垃圾收集器实现的关键,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具有不同的回收策略。一般而言,内存回收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以供后续程序使用,从而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等问题。
常见的内存回收策略包括:
标记-清除(Mark-Sweep):标记-清除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所有存活的对象,然后清除未标记的所有对象。这个算法会产生碎片,会导致后续分配大对象时找不到足够的连续空间。
复制(Copying):复制算法将堆分为两个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当这个区域的空间用完之后,将其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中,然后清空原区域。这个算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碎片,缺点是需要一半的空间来存放存活的对象。
标记-压缩(Mark-Compact):标记-压缩算法先标记出存活的对象,然后将它们都压缩到堆的一端,然后清除堆尾的所有无用对象。这个算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碎片,缺点是需要移动存活对象的位置,因此比较耗时。
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分代收集算法假设大多数对象很快就会被垃圾回收,因此将堆分为不同的代。一般将新生代的对象存储在一个区域,采用复制算法回收,因为新生代中的大多数对象很快就会被回收;老年代中的对象则存储在另一个区域,采用标记-压缩算法回收,因为老年代中的对象存活时间较长。
分区(Region):分区算法将堆划分为多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大小固定,可以独立进行回收。这个算法可以在多个处理器上并行进行垃圾回收,从而提高回收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JVM会根据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和应用程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存回收策略。